任明武
作者: 来源:校友网 日期:2019-03-03 人气:2454

千树万树梨花开

——访我校87级计算机专业校友、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明武教授

□计算机学院  吴健康

校友简介:

任明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1991年6月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南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成员,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后备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图像处理与分析、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接军口863项目3项、军口973项目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接陆军装备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科研项目多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多项;在“十三五”期间,担任陆军装备部某无人车项目负责人。

聆听过任明武教授讲座的人普遍有个认同:轻松、知识量爆炸是重要的关键词。他的每场讲座都会引起听者的共鸣,形成持续性的交流和解惑时间。笔者感叹,这样的主讲者,非有巨大的知识储备不可,否则难以应对求知若渴的听众们。而今,这样的一位学者就来自我校87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数个光环下的任明武教授,面对访谈者依然表现得平和沉稳,文人的儒雅和谦和让其自散光芒。畅谈中,让我们逐渐清晰了如何的成长环境,成就了如此杰出校友。

高考的误打误撞,让高中学习十分优秀、原本一心想学建筑的他,进入了镇江船舶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但是他却一刻都没有给自己停歇的机会,“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甫一进入大学,来自贫困农村、从没有见过计算机的他就坚定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理想。周末,他总是把书包放在一个B1的自修室,从不用带回宿舍,连续学习两天,小小的课桌、大大的自修室见证了一名学霸的成长;很多年后,也还常常怀念B2的冬暖夏凉的地下自修室;新的图书馆建成后,宽敞明亮的自修室就有了一个固定身影,任明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在遨游。那时有“学习无用论”的说法,但他认为“学习比什么都有用”。他渴求知识,同一门课他会找来不同版本的教材来对照、比较学习,以补充课堂学时和学习的不足,真正把一门课学到融会贯通。大学4年的8个学期,他一直是特等奖学金和一等奖学金获得者。

谈及校园生活,任明武娓娓道来,言语中充满了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激,感谢母校让他静静地读了4年书。镇江船舶学院丰富的图书资源,让他找到学习的乐土。尤其是当时学校拥有的原版外国文献,令他一直津津乐道和引以为荣、怀念至今,因为当时拥有国外原版读物的高校很少,很多高校只有影印版可借阅。当时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非常全面,小学期制的课程实践,为提升工科生素养开设的《机械制图》、《自动化原理》、《数控技术》等通识课程,为期一年时间的、从课堂到车间的、车、铣、铸、焊、钣全面掌握的《金工实习》等均体现了船院的特色,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全面、动手能力极强,为其个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语文》、《素描》、《工艺美术设计》等选修课也给他提供了宝贵的人文素养。翁妙凤、归宝琪、蒋贻濂、胡广朋、王士同、薛峰、魏元凤、陈宝香等一批严谨执教、认真治学的老师,默默影响着他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一直记得班主任袁再芳老师为了他和另外两名同学1500米能达标,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冬日很冷的早晨,每天六点袁老师准时拿着秒表,去敲多个宿舍的门,把他们从宿舍“请”到操场训练的场景。如今,袁老师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了,但她为了他们的学习发急时、带着四川口音说的“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话语,几十年来始终回响在耳边。他说,“那时的船院虽然没有傲人的科研项目和大课题,但老师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地把同学们教了出来。现在自己也做教师了,在对待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上机实验和学生培养上,从不敢忘心,感谢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始终在一线教学,每年都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在南京理工大学大学获得“我最喜爱的导师”的荣誉称号。

任明武从船院本科毕业即考入南京理工大学,读取了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自始至终,不忘治学的认真和严谨。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图像处理与分析、机器视觉、模式识别等方面科学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接军口863项目3项、军口973项目1项、陆军装备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多项科研项目等等;在“十三五”期间,担任陆军装备部某无人车项目负责人。目前是南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成员、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后备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希望母校的学子们能多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自我拓展知识面、增大阅读量,主动对教材进行扩展性研究,培养学习的乐趣。要成为新时代的人才,首先要打好坚实、宽泛的基础,这样才能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基础坚实,也才能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不被IT行业的快速发展所淘汰。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参加一些科研训练和一些比赛,培养一定科研创新能力。他还建议本科生能继续深造,把握读书的黄金年龄。

“朝夕孜孜,深自砥砺”,不断的努力终究换得“千树万树梨花开”。任明武校友从学霸到知名教授,一路绽放的奋斗经历值得分享。他常浮于脸上的微笑,饱含了坚持、自信和隐忍,更代表了一代科大人的精神和情怀。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办公地点:江苏科技大学东校区新综合实验楼B楼8层

邮编:212100 E—mail:jkdxyh@just.edu.cn

电话:0511—84407709 传真:0511-8440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