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严谨务实作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专访1993届校友、中船澄西总经理助理任强
任强校友是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一名资深的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先后在公司设计工艺所、研发部、技术中心、总师室任职,长期从事修、造船产品的设计研发、建造技术管理、市场开发等技术工作,有着丰富的市场开拓、技术管理和产品研发经验,现任职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产品研发部部长。
多年来,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集团级科研项目,是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产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布局的项目组主要成员。在船舶研发设计和建造技术方面,他先后主持了内外贸、节能环保型散货船十多型的产品研发,形成了一批具有澄西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产品,为澄西在船市低迷、市场险恶的不利环境下抢得了市场。他曾于1989-1993年就读于江苏科技大学船舶系,毕业多年依然心系母校,支持母校发展。他用个人经历现身说法给科大学子带来一节宝贵的人生课。
“改变不了的事情就要去适应它”
学长谈及母校,仍旧一脸深情,“当初也曾想过到北方去看看,最后还是选择了镇江船舶学院(江科大前身),母校严谨的学风和刻苦的氛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坦言,最初感兴趣的专业其实是涉及通讯导航的无线电,却进入了船舶工程专业学习。船舶专业作为江科大(当时为镇江船舶学院)的王牌专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很多,同时专业设置的课程也较为严格繁重。起初也考虑过换专业,但尝试无果,他最后明白既然无法改变现实,那就学会去适应它。他说,很多时候你选择的往往不是你所想的,或者不是自己喜欢的;很多事情凭个人的能力也是很难去改变的,这时候你唯一能做的是去适应这个环境,并努力成为最好。
凭着这样的想法与韧劲,他在校表现优异,毕业后顺利进入中船澄西,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技术工人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企业骨干。他告诉我们;“上学时,有时候也许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目标会逐渐明确,我希望每个同学,当目标明确时,不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夯实理论基础,训练思维模式”
毕业后,他从基层做起,在船厂担任基层技术员。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十分重要。“没有学校的理论学习,工作就没有基础,首先是专业知识支撑不了工作需求;其次是思维模式的养成,也许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会有落差,但是在校学习中培养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在工作岗位上,他接受过很多跨专业的设计任务。是学校养成的思维模式帮助完成了这些设计任务。
谈及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时,任强学长在学弟学妹们如何更好的发展自己,更好适应社会的问题上,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说,江科大这所被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学生将来从事的行业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虽说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工作中从事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还有人际沟通交往的需求。比如在船舶工业中,一些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标准,但又满足着一定的要求。如果想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就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当你沟通能力很好,把问题讲的很透彻,船东就会信任你,认为你很专业,进而也会信任这个船厂、这个企业,这对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在项目开展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简单来说,人际交往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情商。同学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要有意识的培养提高自己,希望同学们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素养的提升,最后能学有所成,学有所为。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创新都尤为重要”
在个人专利与科技进步奖上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的任强学长对创新也有很深的理解。“现在都在谈创新,但是怎么样创新仍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多事物的创新上大的概念都有,但落实中会有侧重不同。”他举例说,“对于船厂而言,创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创新。比如船舶船型设计在先进性上要比同类船舶有更突出的特点和优点;另一方面,对工程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制造技术的革新。制造技术的创新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质量,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在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下,船市处于低迷状态,作为行业中的人一定要做好准备,以便在市场复苏时带领企业第一个冲出去。”对于企业如何在低迷中保证生存发展、如何率先冲出去,他强调首当其冲的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现在国家也在强调智能制造、互联网+,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船舶行业,只有通过引进这些高新技术来升级创新这个传统行业,才能让企业在行业中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任强学长说道。
同时他认为,对于广大江科大学子来说,创新思维在学校时期就要培养起来。“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关键是要多看书。可能很多突出的创新并不是来自本专业,而是来自其他行业或者由自身的一些经历激发的灵感,要不断去启发锻炼跨学科的创新思维,要坚持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要充满信心要坚持执着,相信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