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挫不馁 把握机会
从叛逆青年到成功企业家
---------记我校1983级校友左平
1983年左平考进江科大经管学院,他从未想过30年后会成为杰出校友再次回到母校。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谈到学习生活和创业经历,左平有颇多感慨与体会。
大学学习在左平眼里颇有些曲折,四年间有专业的困惑,有学业的苦恼还有性格带来的冲突。他笑谈自己并不是个好学生,刚上大学时充满了新鲜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感到疲劳,“甚至想过放弃,好在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我还是坚持下来完成了学业。”他认为,大学学的课本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可能并没有直接作用,但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对他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大学学习不光要完成现有的课业,还应该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多看多读,知识面的拓展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左平至今觉得自己从所学的管理专业中受益匪浅,也为后来能很快适应多个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在大学期间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令他难忘, “我们这个班三十年来一直有一种凝聚力,同学之间经常交流鼓励也是后来我创业的源泉与动力。” 他说。
1987年,原本志向满满一心想着造远洋货轮,走国际航线,在大海上漂泊的左平被分到了盐城市水泥制品厂,去生产最低级别的水泥船,现实让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第一次尝到了“苦头”。盐城水泥船厂位置偏远,周边全是农田,想改善一下生活只能步行2个多小时到相隔6公里的市区。当时一个熟人都没有,住的宿舍也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没有人聊天,一个人孤零零的在那几天都没人说话。左平说,两年的工厂生活彻底磨练了他的意志,把原本激进的性格打磨的安静沉稳,也更耐得住寂寞。1989年调回老家安徽滁州,左平依然去了企业。在两地工作的7,8年间,他从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到生产第一线,见识到了社会最基层的一面,体验到艰苦的环境,体会到一线工人的辛苦和不易。这些都让他感触很深,也激发他更加努力上进,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规划。1992年,左平进入建设银行工作,他用十年时间从一个小职员作到了支行行长,期间接触到了方方面面的人,更积累了大量与各行业高层管理人员交流的经验,个人应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见识和眼界也更加宽广。
原本以为就这样在国有单位一直干下去,左平却没有想到1998年的15年同学聚会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回到母校与天南海北的同学相聚,左平还特意带上女儿。交谈中,大家的见识和经历让他深受触动,开始觉得自己像一个井底之蛙,他决定一定要跳出小圈子,开创一片新天地。1998年国家计委已经有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左平感到当时中小企业发展快,资金需求巨大,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苦于安徽当时政策相对保守,2003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辞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苏州开创了苏州市东财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进过10年的发展,如今他已是苏州市东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市东财担保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苏州市融达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董事,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做过融资服务。
作为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左平非常坦诚的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希望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同学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沉住气。”他建议先积累足够的资源,深入到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后掌握足够经验再去创业。左平认为,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两少”,少人脉,少资金。他说“在学校只认识老师和同学,毕业后大家分散在天南海北,能在事业上提供的资源很少,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对的切入点。”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校时多关注前沿行业,提前进入才能解决两难的问题,也可以合理规避行业发展后期的大量竞争。同时,“情商”也是左平反复强调的重要素养。“到社会上,年轻人不能把自己身份看的过高,要前辈做人,有一个平稳的心态,不能仅凭一时气盛。”善于与人交流,待人真诚,懂得权衡是这位校友的成功秘诀,也是他对同学们的寄语。
(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