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捐赠
捐赠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捐赠  捐赠故事

人生从这里启航


   十月的科大校园洋溢着欢乐与激情,十月的科大校园充满着期待与向往。毕业的校友纷纷相约回家,看望离别多年的母校、同学和师长。
   2015
106日清晨,七三级校友赠送给母校的石刻安放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感恩母校”的隶书古朴庄重,“人生从这里启航”的行草苍劲飞扬。
   
四十年前,298名七三级学生从镇江船校毕业,他们背起装满知识和智慧的行囊去放飞理想。除厂来厂去的学员外,4人去了哈船院,37人留校工作,89人奔赴四川、江西、云南、湖北、广东、河北等地六机部所属的工厂。
   
四十年后,已经步入老年人行列的七三级校友,将于20151024日相聚镇江;举行以“感恩母校、感谢师长、感悟人生”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寻觅那活力四射的青春时光。
   
距离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船校校友微信群里人头攒动、热情高涨。有的在多方联络班级同学,有的为聚会活动出谋划策、建言畅想;有的翻拍老照片分享青春,有的找出学生证、毕业证把记忆回放;校友们的思绪早已穿越时空、回到当年,上个世纪的1973年令我们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痕迹的年份,七个年头的动乱已经让国家和百姓遭到重创。生不逢时的青年学生无法继续学业,喊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上山下乡或回乡。一个两落两起的伟人改变了千万名知识青年的命运,在推荐和政审的基础上,中断七年的高考重开考场。然而,“白卷先生”的“反潮流”影响了正常录取,众多考生不能凭高考成绩进入大学校门而苦闷、迷茫。
   
那一年是上海船校搬到镇江之后的第三年,离开造船基地的办学困境难以想象。当年6月,六机部下达了镇江船校340名招生计划,其中135名农村知识青年的生源地为江苏、安徽、河北、黑龙江。
   
还记得船校招生老师面试我们的情景吗?他们的侃侃而谈激发了我们对船舶工业和海军建设的憧憬与向往。
   
还记得拿到船校录取通知书的情景吗?那是我们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取得的通行证,它引导我们来到改变命运的新起点——走向希望。
   
还记得我们告别家人和乡亲的情景吗?那一年的十月,我们首次来到了古城镇江、宝塔山下,结识了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同窗。
   
那时候,船校的西大门口是一条泥泞小道,从范公桥下流出的污水沿着小道西侧的露天水沟向运河流淌。

那时候,船校的幼儿园后面是农田和水塘,“豆腐坊”养猪场的小山是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那时候,船校和总后“二五二”、六机部“五七干校”同在一个大院,理顺管理体制、改善办学环境难觅良方。

那时候,船校因为搬迁、职工两地分居、地区工资差别而人心不稳,“强烈要求校党委带领我们东进!东进!!东进!!!”搬回上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那时候,上级派来的军宣队、工宣队掣肘船校党委,开个办公会都需要花几天时间反复商量。

那时候,噩梦还在继续,“反潮流”、“学朝农”、“批林批孔”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那样的逆境中,船校党政加强领导、把握方向、育人为本,我们中的两位同学当选校党委委员是整个七三级的荣光。
   
在那样的逆境中,学校制定的七三级教学计划既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81.1%的学文学工课时使教育质量得到了保障。
   
在那样的逆境中,专业科的领导和广大老师认真负责、敢于管理、从严治学,老船校的求真务实、重视质量的优良传统和“三八作风”在继续传承和发扬。
   
在那样的逆境中,虽然我们有过青涩、幼稚、激进的思考与行为,但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下,我们不断校正、不断成熟、不断成长。
   
我们不会忘记,在课堂上、实验室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哲理;我们不会忘记,在船舱里、车床旁,师傅们教给的技艺和测量。
   
我们不会忘记,在球场上、礼堂里,那潇洒的腾跃和优美的舞姿;我们不会忘记,在课余时、宿舍里,那毫不设防的谈吐和有些放肆的想象。
   
我们不会忘记,在晚自习下课铃响时才迟迟离去的班主任母爱般的背影;我们不会忘记,在告别母校时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和一醉方休的豪爽。
   
没想到啊,这一别就是四十个春夏秋冬;
   
没想到啊,这一别就是山南海北、天各一方。
   
四十年风雨兼程、历经曲折、起伏跌宕;
   
四十年辛勤耕耘、春华秋实、硕果芬芳。
   
四十年里,我们从实习锻炼到独当一面,我们从初露锋芒到年富力强;我们让青春和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情绽放,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教育和培养。
   
四十年里,我们从只身孤影到为人父母,我们从子女绕膝到儿孙满堂;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欣慰与回报,我们在退休之后却愈加思念母校、同学和师长。
   
于是,我们相约二Ο一五,为了此生不留遗憾,为了把酒当歌、重温同窗。
   
于是,我们相约古城镇江,为了再上最后一课,为了感谢可亲可敬的师长。
   
于是,我们相约科大校园,为了感恩母校的培育,为了永远铭记:“人生从这里启航”。(7332班)

 

 


 


 

 

杜伟伟拍摄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办公地点:江苏科技大学东校区新综合实验楼B楼8层

邮编:212100 E—mail:jkdxyh@just.edu.cn

电话:0511—84407709 传真:0511-8440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