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金秋开学季,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生——卞越左。他的父母卞国强与任敏,是江苏科技大学(前身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8届商品监测与经营专业的同班毕业生。时隔23年,一家四口重返母校,让这段横跨两代人的“江科大情缘”有了新的续写。
“二十多年前我们求学时,学校还叫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条件远不如现在。”站在现代化的新校区里,卞国强难掩激动,“如今看着崭新的设施、蓬勃的校园氛围,真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骄傲。”同行的不仅有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卞越左,还有上四年级的小儿子——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认真打量着父母与哥哥的母校,一颗关于“江科大”的未来种子,或许已在他幼小的心田悄然萌发。
回忆当年的校园时光,卞国强与任敏不仅是商品监测与经营专业的同班同学,更是班级里的“得力搭档”——卞国强担任班长,统筹班级事务;任敏身为文艺委员,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起这两个学生,他们当年的班主任包巧英老师仍记忆犹新:“他俩学习拔尖,还特别能吃苦、顾大局,既是我管理班级的好帮手,也是专业里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干部。”
包巧英老师感慨道,卞国强和任敏所在的班级,是她教师生涯中带过的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班主任班级。那一年,她还荣获了“优秀班主任”称号。此后几十年,她在江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政治课教学,始终与学生们保持着联系。“孩子们遇到人生中的大事小事总会跟我说,有时候逢年过节还会来看我……”包巧英老师的言语中满是欣慰。
大学四年的朝夕相处,让卞国强和任敏从同学变成知己,毕业后更是携手步入婚姻殿堂。“那时候我们住学校宿舍,常去包老师家做客,家里的大小好事都愿意跟老师分享。”任敏笑着回忆。“毕业后我们从没断过联系,包老师对我们而言,既是恩师,更是挚友,我们能走到一起,也离不开老师的关心与见证。”卞国强补充道。
二十余年间,江苏科技大学的发展轨迹清晰而厚重: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正式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学科布局不断完善,办学实力持续提升。
“我们上学时条件挺艰苦的,宿舍、教室都很朴素。”卞国强对比今昔,满是感慨,“这次回来,看到新校区的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真的打心眼儿里高兴,变化太让人振奋了!”即便校园面貌早已不同,但夫妻俩对母校的情感始终未变——这份情怀,也成了他们向卞越左讲述“江科大故事”的核心。
“从小就听爸妈讲他们在江科大勤工俭学的经历,听他们说‘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谈及选择母校的原因,卞越左说,“这些故事让我对江科大有了特别的向往,如今能在这里求学,我希望既传承江科大的优良学风,也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这份“传承”,也是父母最放心的托付。任敏眼中闪着泪光:“把孩子送到我们的母校,心里特别踏实,‘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不仅影响了我们这代人,也一定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练就真本事。”卞国强则拍着儿子的肩膀叮嘱:“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珍贵的时光,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做事,把江科大的好传统传下去。”
最让人暖心的,是这份跨越二十多年的师生情仍在延续。得知卞越左高考后立志报考江科大时,包巧英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高兴:“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更是学校育人成果的最好证明。”如今,看着昔日学生的孩子走进自己曾执教的校园,包巧英老师满是期许:“越左这孩子很优秀,希望他在江科大能像父母当年一样努力,既要传承他们踏实、上进的优点,更要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为家庭、为学校、为国家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