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回眸
作者:78241班朱金虎 来源:校友网 日期:2019-07-04 人气:758

刚刚在期限内完成了万字上诉状,正准备恢复一下多天来疲惫的视功能,再启动时限将至,文字会更多的再审申请书,手机响了。

接通电话,同时留校、同班宝俊同学的声音传来。简短交谈,电话被交给了校友会生佳根秘书长。佳根同志与我在校同期工作的时间不短,除了是本校校友外,我们还是哈船院校友,记得还有在他府上蹭过饭的经历。

进行一番表扬后,佳根直奔主题说,校友刊物首期需要文章,希望首届本科毕业生,公开出版过诗集《印记诗画》的我,能够写一篇回忆文章。正能量的!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再审申请期限不远,工作量大,纠结复杂!年后节前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和事务,压力明显!律师职业是是依法处理问题的职业,是黑暗中寻找、发扬和维护光明的职业,甚至是在罪恶中去体现法律的精神、理性、公正和善良光辉的职业。入法律行及司法实践30年了,律师职业生涯也二十年来了,接触的负面,甚至极端负面的东西不少,所以,没有明确答应。但是,报以善亲的潜意识,及潜流的情感和责任,以询问文体的方式,恍惚间实际接受了任务。

挂了电话,思绪慢慢飘起------

与母校结缘,已经38年了。文革后的78年开始,与新时期的国家及其教育不断壮大发展同步,母校从船校、镇江船院、华东船院,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江苏科技大学;人数从首批员额百名的本科生,三个专业,到56个专业直至8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等等的25千余名各级各类在校生;一个校区,到有不同区位的四个校区;包括山坡梨花春开、收成连年“豆腐房”的400亩左右(365或是436),到百花齐放、2600来亩的校园面积------。在如此巨大的世事历史变迁中,回忆有23年学习生活工作和时常回去看看历史印记中的“母校人和事”,在校友首刊上撰文,如何在弹指间挥就?这对本科专业机械,撰写司法文书、法学论文严谨经常,“舞文弄墨”地顺几口诗歌或杂文只是间或的我,不是件轻松潇洒的事。况且还须是正能量的,哈哈!

近日来,电波在沟回间激荡,思想在多脑域交替,情感在天地历史间穿梭。回眸往事,自问,如何用杂乱记忆的原料中扎出些许意义、趣味或者回味的汁水,滋润和慰藉自己,甚或校友们深厚的情感和长久的念怀?

贝海捡拾,难免挂一漏万,就任由情感和思绪信马由缰,短暂间自燃那历史片段的火苗吧!

在最后5分钟就要交卷时,“绝对很爽”,事后肯定地拿下了高考数学卷子的一个7分题,我交了卷,吃完了母亲用保温桶装满的冰棍,走出了三伏天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的炎热考场。尽管有物理徐老师的参谋,物理86分,文革首批高考总分超过录取线43.5分的我,也像“摸着石头过河”的国家一样,将重点院校第一志愿“摸报”为浙江大学物理学专业,非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填报了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机械专业。当然,就像那近百位中,有的靠分数可入清华北大,年过而立老同学一样,也填了服从分配。

尽管地市级一中新时代首届、应届“状元”的名次,配得上旧时代敲锣打鼓、高马红轿、游显故里、“街道”级“待遇”。(全国当时只有三个直辖市,还有地区所在地的县级市,没有副省级以上的特别行政区,特区、计划单列、沿海开放等级别的市等行政区)。但是,历经近40年、多次战乱后残败的古迹文化遗存,在文革中再被破四旧后刚刚开启的新时代,不是校长,也不是书记,甚至都不是年级组长,而是兼“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市数学名师韩希尧先生,单枪匹马、步履强健地从东方走来,亲自将高考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当时这或许算是家乡当时最具历史余韵、顶格斯文的重视了吧!克强总理公开披露,半年前,20公里左右东面得到录取消息时,还在凤阳农村田头除草的场景,是同时代背景的另一个侧面。后来与克强总理北大同学、著名的行政法学家姜明安教授多有接触。镇江船舶工业学校(大学班)的录取通知书,装在落款为414信箱的信封里。韩老师安慰时,我对此没有多少遗憾,更谈不上寒心。这可能与时代,以及有两位哥姐未回城,我还朦胧地面临“下放”去田头除草有着直接关系;可能还与环境和年少,参与了两年前草莽英雄般群架,因平时表现尚好,文体项目突出,被学校免于处分的消极背景有关。这种群架在我入校后不久也曾发生过,只是主力已经由地方“草莽绿林”变成了“御林军”、“海”军、武昌、南昌和“护路”等各方、“各军兵种”临时参与、勇猛混战“起义部队”的“英雄”了。镇江地处我父亲经常提起、年轻时去过的“下江”。被那里的学校录取,或许还带有些许家庭的慰藉。不管怎样,与镇江缘起了!与母校大学起点的镇江船舶学院,过渡阶段著名船校及领导、老师、同学缘起了!与中国船舶及数字有关中国海军的414信箱缘起了!

将书籍、被子、衣物等和游戏赢得的心爱的“战利品”,以及母亲炒就的熟面粉装入二姐的箱子,经过金山公园不远处的火车货场及二路汽车的周转,在终点站南水桥北下车,用二哥的扁担挑起,向东跨进了尚未挂牌,多个红边黄面几何方块构成的、神秘的校门,正式成为寿如岳任主任初期的三科,迅疾改为二系,后来由深爱香烟的于哲明老师任系主任机械工程系的大学生。

印象深刻,接我的是基建处神通广大、善意亲和的黄教先处长。后来我去哈船院读书,卧铺票还多是黄处长帮我“搞定的”。当然,浓眉大眼的张成明班主任也帮忙解决过。对于我的副教授职称,黄处长与我的篮球教练、书法精湛的刘守嘏老师一样,也是主动关心,令人难忘的。真应该叫亚叔黄叔了!可能也是受到这种善亲的感染、熏陶,来自客省,较早到校的我,以“主人”和两天“老生”的姿态,至少接待了主省,小我两岁的“老弟”、同班的吴君民同学,帮其抬着箱子,走过迄今仍然浓荫蔽日、基础牢靠、水泥路面、长长的主干道,落歇于当时42栋两层楼的底层,中间门洞附近的宿舍。

船院中层领导对我的善亲,黄叔只是一个代表。我的顶头上司,有诗画情怀的北京人—李若莉副书记和军队转业军官、十四级的原栓喜书记,以及其他系的分管副书记等笑容真切、言语温和的善亲,就像教我传热学的朱德书老师,蔡廷文老师和陈直老师,以及实验室师傅等等,与祝山副书记领导下,兼校团委书记、学生心目中最大官的沈贻森处长,宣传部朱东林部长、孙林仙女处长等思维敏捷、语风迅捷特点相仿,都带着相同的性质。

院级领导规划着学校的未来,掌控者全局的发展,工作相离太远,未有更多的感受。但是,留校作了专职辅导员后,事有接触,会有所感。有着革命战争经历,与某时期国家最高领导有着特殊的情感,十三级老干部刘东明书记,与诗情常发、同乡的肖流校院长,应该是母校从船校到如今王自力任校长历史中,战略转折奠基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有着留学经历的冷静副院长,以及离校前我们谈过话,在金贵、小孟等几位同乡邻居作陪下,夫人美芳女士给我送行、来自哈船的吴立人院长,有着清华时期革命经历,对造船,特别是对核潜艇发展做出过历史贡献的陈宽院长,学潮时期任职、林荫道下有过沟通的丁育钟书记和院长,以及去清华进修和离校期间接触较多的黄国建副院长,都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留下了善亲的记忆。

詹副院长带着江浙口音的口头禅——实际上,校园建筑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初期的校园,靠近大操场的路,还是鸭蛋大小石子铺就的。下课后,同学们拿着饭盒,在法国梧桐的浓荫下,掠过摆着三十来张单人课桌、窗外柿子满树的几排平房教室,赶去位于现在船苑饭店向后的食堂;急切的脚步走在石子路上,带着“吃啦吃啦”的声响。那教室的水泥地面,质量好到跳急速旋转的“快三”毫无滞带,还可以溜旱冰;那食堂被堵塞的下水道,现在美国的三系留校的吴澄同学做好事地用手掏过;那通往东面905库水泥壁墙,有条沟的尽头,在夏天雨中洼地形成的池塘,在叽叽喳喳麻雀的伴奏下,总是蛙鸣悠扬,别有一番情趣,甚至能够勾起一些诗情!不知现在,已经打通后建成教学楼、体育馆,由张国栋同志倾力打造出服务质量、漂亮的美食中心附近,在不远处山顶宝塔的背景下,还能欣赏到那原生态质朴、神秘生命的乐章吗?

体育稍长。从小学开始就是校篮球队主力队员,在市体委少年班由张国军教练专门训练过,培训裁判并执法过市成年篮球联赛,参加过市少年乒乓球联赛。多半由此,在包括中专生在内首次新生联赛后不久,就被培养出国家男篮队员的刘教授看重,“收编”首建的大学篮球队。在学校初期足球活动中,被王志林老师看重,从当时横对现在喷泉的老图书馆北边底楼洞进入他的宿舍,与一干同学一道,被“忽悠”进了新建的校足球队。直到临近毕业,还被詹国祥教练数次恳切挽留,带着、陪着一帮小兄弟们训练。期间还被袁再芳老师邀请过进排球队;已经忘记了是哪位老师还邀请入乒乓队等等。在这种几乎同时读着工、体两个不同专业的情况下,我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被非本专业、非班级的活动占去了大部分。有不少科目还真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嘿嘿嘿!尽管如此,在本专业的所有课程上,我从未亮过红灯,有的还相当不错。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是基本规律。球队后生兄弟的成绩单,色彩就不像我“辣么”单调了。哈哈哈!由于受哥姐的影响,五音尚全地会唱一些歌、吹口琴、识简谱,是顾进秋首任班主任手下的文体委员;后又在精干的系团委书记,带着厚边眼镜的李老师手下为系文体委员。组织班级和系里文体活动,教唱新歌等,我还是履行了相应职责的。好像还在刘教授的安排下,主席台上带过全校早操。

80周年校庆回校时,王建华书记的安排,景旭文副校长带机械系领导,社科系小姚主任和国金、公子等教授,及留校后常一起打球的马先亚厂长等一干同事、校友们宽待等的善亲之举,令人欣慰和愉悦。

年龄倍数悬殊,男女有别,“原产地”差别显著,难免龃龉,甚至冲突的四年同窗伴读、共同生活成长的同学之情,还是深厚、令人难忘的。每次回镇江,只要时间允许和联系,君民、宝俊、王利、建平等都要聚聚,随意且惬意地回忆和谈及过去和现在的点点滴滴------迄今,不分男女老少、古稀天命,近自扬州、南京、无锡、南通、连云港、上海,远至襄樊、武汉、广州、天津、北京,我去过几乎每一个同班同学的工作地点或者家乡探访并被善亲地接待过。前年探望了同室老哥戴志远,受到了全家出动、自家人般两天的宽待,令人感动!不久前还看望了同乡安庆和宿松的杨基义和丁风雷同学。有些特殊情况下个别同学的未谋其面,那就视为一种久违的、有缺憾的总体美吧!不仅如此,对于有着篮球、足球队友之情和同时留校的校友、队友,如扬州一系的刘杰、湖北三系的朱旗、足球锋线搭档四川的何东明、上海三系“文治武功”的张玉鸣等等也都探望过,那就算锦上添花吧!

可能这种非单一的跨界学习、生活的经历,使得跨界成为我经常相伴的一种现象。留校后,我在本系做学生工作,任辅导员、团总支副书记,与中专优秀老成的留校生王天荣一道,带82级的三个班。不久与同届从上海交大毕业分配来校的秦燕同志一道,共同调查处理过一位学生的违纪事件。后考取哈船院思政专业第二学位。由此,学习和思维方式正式从自然科学跨入社会科学。回校后与我的哲学老师、王介寿先生在一个教研室。在总是笑容满面、身体羸弱的张玉佩主任主持下,进行过紧张地、接受批评指点的试讲。在社科系主任、宣传部朱东林部长的麾下,作过土地法、环境法和专利法等的讲座。期间去武汉大学国际法系,在中国著名法学家刘丰铭教授、余劲松、曾令良、黄进、万鄂湘等博士教授处进修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这个起步及随后考取律师资格,开启了在社科系、管理系,法律基础、经济法、行政法和国际私法等法学教学、执业律师新的、感受丰富的法律生涯。

在首都、国家、时代和空气雾霾与晴朗交替的时代,人生已临晚景。往事如烟,前途难卜!相信,在人生和事业的旅途中,有母校滋养的底蕴,有着善亲相伴;保持着注重学习和修养,积极向上、敬业并坚韧地追寻美好;保持着爱国、善良、道义和公正之心;不断吸纳德行和智慧等等,总会有安慰、有希望,总会不缺美好和阳光!

感恩我的祖国和故乡!感恩我的父母和哥姐!带着某种辜负愧疚地感恩培养、滋养和善亲我的母校及领导、老师、同学和一道工作玩耍的校友、同事和伙伴!感恩一路走来我的有缘人!

哈军工北京校友会会议,一个半小时后将开始。该出发了。那更多珍贵美丽的贝壳——校友之情、善亲之谊,就留待在如斯夫、飞逝岁月的回眸中,慢慢地捡拾吧------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办公地点:江苏科技大学东校区新综合实验楼B楼8层

邮编:212100 E—mail:jkdxyh@just.edu.cn

电话:0511—84407709 传真:0511-8440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