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 感恩母校
作者:镇江船舶工业学校7311班 姜怀定 来源:校友网 日期:2019-07-04 人气:760

我校从1933年开始建校算起,到今年已经八十六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而从1978年升格为本科大学,到今年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了。面对学校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当初一所只有几个专业的私营工科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已涵盖工科、商科、理科、人文、管理、农科等六大学科门类、数十个专业,直至能招收、培养博士生的综合性大学,作为一个已经退休的、当年造船院校的一员我来说,是无比的高兴、很受鼓舞的。同时,也是很有一番感慨的。

回顾从19739月,我被招生入校读中专(学校当年为中专校),1975年底毕业留校工作,到20092月退休直至今日,在校已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毫无疑问,我的主要成长、工作阶段是在学校度过的,回首四十多年的如烟往事,内心的感受和激动,实在是难以言表。

首先,要感谢学校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想当年我被招生入校时,学校刚从上海搬迁到镇江不久,由于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工作都处于非正常状态,特别是教育,作为一所培养造船人才的工科学校,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被迫离开近代大工业城市、我国造船重要基地之一的大上海,到镇江来办学,其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从当年招生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敬业、负责的精神。当年我正在皖南山区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是文革中第一批被推荐上学的工农兵学员。虽然,当时我们这批工农兵学员也经过了文化考核,但就整体文化水平而言,是相当的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招生的质量,招生老师硬是不辞辛劳,冒着酷暑下到相关省、市的各地区、县,甚至到田间地头,一个一个地与被推荐上来的学员进行见面和谈话,从中进行认真地了解和挑选。当时,我就是在田间地头接到县文教局通知后,赶到县里与招生老师见面的。对于当时见面的情景,至今我是难以忘怀的。特别是到了学校后,面对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学员,任课老师则更是不厌其烦,非常认真而又耐心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带领我们到上海的江南、沪东造船厂,以及有关造船的设计部门进行学习和实践,使我们获得了不少关于造船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然而,由于当时处于文革时期,个别学员不但不好好地学习,相反还来不来就要进行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甚至有的还提出了要“停课闹革命”的要求。也就因为此,学校当年原本要举办建校二十周年(当时是以1953年建校为起点)的打算也取消了。好在极大多数学员是要好好学习的,加上老师的敬业、认真负责精神,我们大多数学员都如期地完成了学业和取得了毕业证书。与此同时,我还十分荣幸的留校参加了工作。

其次,我非常有感于学校的精神风貌。除了前面提到的老师们敬业、负责的精神风貌外,还有其他各个时期被学校高度概括的一些精神风貌。如在我读书时期,就曾多次听到学校老书记刘东明同志提到学校在上海时的“三八作风”精神风貌,那就是向解放军学习,用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来规范学校师生的一切行动。老书记还多次自豪地说,我校曾是上海连续八年的“红旗单位”,每年上海国庆游行时,都有我校组成的民兵方队,接受主席台的检阅。对此,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从我当年的学生生活中,还是很有感受的,如从早操、上课和晚自习的集体行动,到食堂用餐、图书馆阅览和熄灯就寝,以及教室和寝室的布置和物品摆放都有一定的规范当中,我体会到了当年上海船校“三八作风”的精神风貌。所以,到了我留校从事学生工作时,我也是这么要求学生的。并且,我们每年还要通过“校风建设”和“师生共建文明班级”等活动,来评比“优良学风班”和“文明寝室”,从而使学校当时所提的“勤奋、严谨、团结、创新”八字校训落到实处,并蔚然成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我校建造“千吨油轮”的事,这可以讲是我校历史上,乃至我们镇江地区造船史上可圈可点、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当时在镇江地区的造船史上还没有建造过如此大的船,但我校当时就是全校上下一心,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特别是我校校办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付出最多,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终于建造出了镇江地区造船史上最大吨位的一条千吨油轮一一鲁油1号。这也充分体现我校上下全体同志的不怕艰苦、不断拼搏的精神风貌。

第三,我非常赞赏学校的育人精神。学校一贯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除了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也是不遗余力的,为了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我校升格为大学不久就对学生先后开设了“人生哲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形势教育。并通过组织“学马列、学党章”活动,将那些学习好、政治素质高的优秀学生发展入党。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校还经常举办各种大型的思想、文化讲座和报告会,其中影响较大的,我所记得被邀请来我校作过报告的,先后有:多次参加世乒赛的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李富荣、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很有影响的歌唱家金钟鸣和芭蕾舞演员彭清一,甚至连扬州的火花大王季之光……等,特别还邀请到我国首个航天员杨利伟来我校作报告。无疑这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教育活动,我们的历届毕业生中不泛人才辈出。除了当年上海船校老校友中比较出名的有曾先后担任过江南造船厂党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上海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滕一龙,电影导演梁星明,画家唐秉耕……等人外,全国各大、中型船厂的党委书记、厂长中,都有不少曾是我校的毕业生。至于我校升格为大学的40多年来,我校的毕业生也是人才辈出,其中,也有不少同志担任了全国各大、中型船厂的党委书记、厂长(或总经理)工作,或在有关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记得我在90年代做学生工作时,曾对我校86-90届共5届的船舶工程专业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在所列出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基础理论知识识图与制图能力使用计算机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外语水平”、“体质”和“精力”……等共15个调查项目中,所反馈回来的数据显示:A等(优)占31.53%B等(良)占45.17%C等(中)占22.33,而D等(差)只占0.97%。其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态度识图与制图能力这三个方面评价最高,可见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是持肯定态度的。

抚今思昔,值得回顾和有感慨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最后我还要说说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我的最大的体会就是我认为:学校能善于不断地进行工作总结,和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特别是在开展校庆活动的日子里,则更是我们认真总结工作的绝好时机,我们不仅能及时看到成绩,鼓舞士气,同时也能及时看到存在的经验教训和不足。我认为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爱国爱校的情怀,如在我担任学校“大学生成长驿站”指导老师时,曾多次听到学生反映说我们的个别老师,他们妄自菲薄,动不动就说我们的国家怎么不行,说我们的学校至多只是三流学校……,受其影响,我们的一些学生也跟着看不起我们的国家、看不起我们的学校。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从不检点自己的言行,更没有考虑自己是如何努力的?同时为国家、为学校又做过些什么?应该讲,这种现象在我校,甚至在我国有一定普遍性,但这种言行是不能忽视的;二是我们的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还存在不足,应该认识到这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个别同志其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欠缺,想自己的多考虑集体和他人少。在这一点上,已故的景荣春教授无疑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并按照七十周年校庆后,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时学校高度概括的船魂精神,和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新八字校训,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为建校一百周年时把我校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一流造船大学而努力奋斗!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办公地点:江苏科技大学东校区新综合实验楼B楼8层

邮编:212100 E—mail:jkdxyh@just.edu.cn

电话:0511—84407709 传真:0511-8440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