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坚
作者:吴健康 来源:校友网 日期:2019-05-31 人气:6199


当温情遇上了激情

 ——访我校85届校友、“互联网新经济”新锐经济学家尉迟坚


校友简介:尉迟坚,镇江船舶学院85届计算机技术专业首届毕业生,“互联网新经济”新锐经济学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信息与空间处处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硅谷创新与服务研究院特聘互联网经济专家、独角兽创业导师。专业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公共行政管理。也是中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创立文件的核心执笔成员,后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科技计划与国际合作的管理工作。

 

打开百度,输入“尉迟坚”,便会出现大量有关其工作、讲学的新闻和报道。各种学术场所均留下他的身影,其繁忙程度,令人惊叹。他的微信朋友圈也是正能量满满,频频参加各种大咖级别的讲座、学术会议,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有关“价值魔方”的研究成果。素未谋面,“激情”二字萦绕心头,对尉迟坚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学识,另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充实。

有幸得到采访他的机会,对尉迟坚的了解更加立体和丰富起来,其“温情”的一面,打破了我对这名典型北方男人的理解。

初见尉迟坚,温文尔雅、恭谦有度,如谦谦君子、春风和气。本以为和大咖见面会因其气场强大让采访紧张而拘束,可尉迟坚的随和、与物无忤,却让采访轻松而愉快。

说起校园生活,侃侃而谈,激动之处潸然落泪。他一直怀念镇江船院的本科时光,让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有志青年。大学四年,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师生情怀,让他倍感温暖。谈及大学里顾建业、安玉红、翟民等老师,幸福之感溢于言表。尤其谈及老师们对他无私的帮助,眼角泪花泛泛。大学里起床就寝的军号声犹响于耳,半军事化管理让他养成了自律性格,使其受益匪浅;古运河畔的朗朗书声,仿佛心底的浪花,不断击打心底最美好的求学记忆;古老的青砖房,又让其想起了青葱岁月,还有那睡在上铺的兄弟……大学生活的美好尽在回忆的思绪中。他非常庆幸能走进镇江船院、走进属于他的美好时代。

说起大学的学习,尉迟坚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本科毕业设计,他师从于顾建业老师,非常幸运的是他接触到了彼时最先进的M6800计算机操作系统,一部毕业设计他不仅仅完成得相当漂亮,而且培养了他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形成了处事的全局观和系统观。顾建业老师回忆当年,尉迟坚在校时为人谦和、乐于交流,学习非常刻苦且勤于思考,经常将一个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很多新奇的想法。就是这样积极向上、亦静亦动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发展。

尉迟坚一直对《电路》翟民老师的教学方法记忆深刻。翟民老师的课程无论是课上还是考试,课外拓展的内容较多,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他通过图书馆翻阅大量的图书资料,不断扩充知识面,一门课学成了多门课。他非常赞赏老师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他也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日后的学习中,更是对他后来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聆听着尉迟坚的大学故事,让人感觉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迅速长成,他就像即将远航的一叶扁舟,在温暖的阳光笼罩下,显得如此从容。而在此从容的光芒中,充满着对生活无限的向往和对事业无穷的追求。温情少年报复满满,背上行囊实现梦想。

毕业后的尉迟坚,一直就职于国家科委。工作之后不忘提升自己,他先后在西交大学习行政管理,在日本京都大学研修国际贸易法律,曾师从京都大学比较法中心狩野正胜教授和日本关西地区第一律师石川正。加上本身的计算机专业,尉迟坚集多学科知识于一身。复合型知识结构,赋予了他多年从事于互联网经济研究的基础。经过数年潜心治学,形成独具创新的研究成果——“价值魔方——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该成果从经济、产业,特别是价值变化与实现的视角,讨论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金融投资业和软件业带来的深刻影响。专著《价值魔方——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在企业家圈和高校圈流传甚广,尤其受到独角兽企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追捧。他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AI和先进制造业先锋级的研究和探索者,是“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理论和思想的创立者。

他认为,互联网之所以如此影响深远,并不在于互联网技术本身,而在于互联网今天已成为新的经济方法学,经济、产业、企业的发展模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产业价值观因此发生了巨变,带来产业大变局。他对德国工业4.0、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制造业、金融投资业、软件业、互联网业的发展历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了大量案例佐证。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指导中国经济、产业、企业未来发展的e立方经济理论,展现了中国经济、产业、企业发展的新蓝图、新结构、新模式、新业态。

带着这一研究成果,近年来尉迟坚为业内外人士做了近百场专题报告。每场报告不断推陈出新,内容丰富精彩。听者既有知名企业家,又有行业精英;既有高校的学者,又有业内顶尖专家;既有学识丰富的耆宿大贤,又有充满激情的青年才俊。听众对他的报告反响热烈,认为他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鲜活生动的事例,对互联网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思考,见解具有开创性意义。他还受邀给许多行业、企业或地方政府进行“诊脉”,传经送宝,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十年磨一剑”,这是尉迟坚对自己多年来辛勤研究过程的总结,也是自己对互联网经济研究保持激情的动力所在。他谦虚地说,这并不是自己的终点,他将鞭策自己不断创新和升华研究成果,让其在更多的行业发光发热。

寄语母校,尉迟坚认为大学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习方法要灵活,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更要注重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八十年代懂一门学问就会找到好的工作,那时候培养的是专才。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学科交叉、多维度交互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培养与改革的角度来讲,计算机专业应该更加强调与多学科融合,从视野和格局两方面看待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他说:江科大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有大船舶交叉的科研定位,与船舶业务进行深度融合;用数学的方法对业务进行深度定义,创新科研方向;用经济的态度重新审视行业的发展,完成业务的重构和改造;专注制造业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思想维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要建立不同学科、学院多维度融合的机制与平台,建构合作、协作、共享的校园文化,为复合产业时代培养复合人才。广大师生也要扩大格局观、世界观,低头做学问、抬头搞科研,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人生价值,成为新型产业最有竞争力的霸主。

 

温情的积淀成就了激情的碰撞,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和事业的追求,经过数年的努力,尉迟坚给众人带来了互联网经济发展无限的激情。他说,江科大“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是数代江科大人的精神总结与升华,希望新一代江科大人都能拥有江海的胸襟和气魄,不断拼搏,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无限的可能。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办公地点:江苏科技大学东校区新综合实验楼B楼8层

邮编:212100 E—mail:jkdxyh@just.edu.cn

电话:0511—84407709 传真:0511-84409985